兰芳 第二百零四章 大清不能输_页2
地而后生。
有此先例,谁敢言南迁亦或是迁都到其他什么地方避难?更何况此时此刻并非我军完全无力反击的时候,精锐大军尚未抵达,贼军不过数千,大清还有一战之力,何故早早认输?”
和珅对此无话可说,但他依然有想要说的东西。
“我只是认为粮价如果不能稳住,粮食不能稳定供应,则我军也无法安心作战,届时前线作战,后方饿殍遍野,饥民暴动,却如何是好?
因此,将中枢前往别处,哪怕是洛阳之地,稍微偏南一些,或可避开京杭大运河就地取粮,也有雄关可以防守,不至于无粮可用,王大人以为呢?”
王杰思考了一番,还是摇了摇头。
“这不失为一个计策,但是和大人,说一千道一万,皇上能答应吗?”
和珅无言以对。
大清国的当家人是弘历,不是他和珅,他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弘历怎么想。
弘历会放弃京师吗?
和珅一点把握也没有。
第二天,弘历的圣旨传到通州、交到刘秉恬手上的时候,刘秉恬正在为通州防务焦头烂额的忙碌着。
不仅如此,他还要抽出时间询问从天津逃回来的溃兵,向他们了解兰芳军队的实力,以及阿桂战败的内情。
他抵达通州之后,陆陆续续收拢了两千名从天津溃逃下来的八旗溃兵,其中甚至还有几百名健锐营退下来的溃兵。
根据一些溃兵、逃亡军官的交代,刘秉恬无比震惊的得知了兰芳军队以少胜多、正面野战击溃清军事实,并且更加震惊的得知了和琳战死、阿桂自杀的事情。
在接到弘历的圣旨之后,刘秉恬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写一份军报交给弘历,让弘历知道战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并且让弘历知道兰芳军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他谨慎的思考,小心的用词酌句,一点一点把自己知道和担忧的内容写了下来。
【臣闻临战之日,兰芳贼军沿河道进军,河中有战舰,舰上有火炮、水兵,阿桂以铁骑击之,贼兵即背靠河道战舰,结弧形阵以火枪击我铁骑,河中战舰亦发炮击我,贼火器精良,枪炮甚猛烈,且只一面对我,我铁骑别无优势,遂退。
后贼军结阵向前进犯我大营,阿桂以和琳统炮手击贼,贼军以火炮还击,贼炮猛烈,甚精准,每发必中,我炮数十发则中一发,遂不敌,和琳战死,贼进而以炮击我大营,河中战舰亦近我大营,发炮击之。
我炮不及贼炮,无以制敌,阿桂仰赖天恩,不退,遂死战,遣兵向前,贼军列阵,枪炮齐发,我鸟铳手、炮手死伤殆尽,步卒不能近敌,多有死者,士气愈低,阿桂遂亲领健锐营向前,健锐营兵多死,阿桂身中数弹,被围,不屈而自刎。
兰芳贼军约六千众,无骑兵,但火器精良,水师强横,我不及之,每向前,以枪炮当先,一炮可糜烂数十里,一枪可至千步,我军枪炮远不及之,虽有心近战,难以近贼,遂多有败绩,唯今之计,当以守城为先,野战为后。
且大军当远离河流,避贼水师战舰,再以铁骑合围,或可取胜,仅此而已,臣深受皇恩,蒙圣主信赖,托以统兵之权,当倾力死战,死而后已,乃不负圣主厚恩……】
写完了这份奏折,刘秉恬集中军将,布置了防御任务,要求大家严防死守,但拒不出战,且抓紧时间加固城墙,务必不要让兰芳军队以火炮优势摧毁城墙得以入城接战。
就阿桂溃败的经验,刘秉恬判断兰芳军队不单单有火器优势,似乎在肉搏战上也有相当的战斗力,不少溃兵乃至于健锐营的士兵都描述兰芳士兵拥有很强的肉搏能力。
他们手里的枪上还套着一把尖锐的战刀,配合手里的枪械,变成一把短矛,十分犀利,可以近战,也能远战,攻防一体,极难应对。
所以依托城池防守是目前唯一应对之法,近战远战,都不是大清最好的选择。
大清急切的需要能和兰芳军队匹敌的火枪火炮,如果无法得到,将在之后的战争中处在重大劣势地位上。
刘秉恬清楚的意识到,留给大清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而弘历方面得知了具体的情况之后,也非常忧虑,弘历勉强支撑精神,召集群臣开会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