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第二十二集 七国之乱_页2
更新:10-15 06:03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军事小说
帝见此,大为感慨,向随侍群臣说道:此乃真将军也!彼霸上及棘门之军,直如儿戏耳。若敌人来袭,我恐其带兵将军,亦被敌将俘虏。似周亚夫治军,敌军焉有可乘之机!
一个月后,匈奴无隙可乘,最终引军退去。文帝亦命三将军撤兵,并升周亚夫为中尉,掌管京师警卫。又叮嘱太子刘启:此后若遇大战,尽可放心使用周亚夫为将。
时有太子家令晁错,因闻匈奴屡侵边境,遂向文帝上《言兵事疏》,提出“以蛮夷攻蛮夷”之策。指出若对匈奴作战,需要器械锋利,精兵劲卒,将通军事,君择良将。
文帝览疏,大为赞赏,赐诏嘉奖,但未采纳晁错主动出击匈奴建议。
晁错又上《守边劝农疏》,提出鼓励移民实边,以此抵御外患,终被文帝采纳。
于是晁错又上《募民实塞疏》,对如何安置移民提出具体措施。
文帝十二年,晁错又上《论贵粟疏》。其疏略曰:请募天下之人,入粟于边,以受爵免罪。不过三岁,塞下之粟必多矣。
文帝纳之,由此诏命公开标价,售卖爵位,以所得财帛充实边防军粮。入粟拜爵实行之后,边境积粟,足支五年之余。
晁错又奏:可令入粟者,输于郡县则可。边境及郡县充实,则可免天下田租。
文帝纳而行之,于是诸郡农民处境大为改善。天下百姓,咸受其利。
镜头闪回,叙述晁错来历。
晁错者,楚国颍川人氏,生于汉高祖七年,年少时师从张恢,学习法家思想。
汉文帝时,因闻晁错能文,使任太常掌故。晁错因受太常派遣,前往齐郡济南,跟随伏生学习《尚书》,接受儒家思想。学成归来,被任命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后升为博士。
晁错任博士时,上《言太子宜知术数疏》,陈说太子应通晓治国之法。文帝赞赏,拜为太子家令。晁错能言善辩,深得太子刘启信任,誉为智囊。
文帝令大臣推举贤良、方正及文学之士,晁错被推举为贤良。天子亲自出题,就《明于国体》策问。当时一百多人参加对策,以晁错《举贤良对策》最佳,深得文帝嘉许。
闪回结束。只因晁错对策优秀,遂由太子家令升为中大夫。
此后晁错曾多次上书,提出削减诸侯藩地,改革法令建议。
文帝虽未采纳,但十分赏识其才。太子刘启亦很赞成晁错,建议应将削藩纳为国策。
时有中郎将袁盎,素与晁错不和,故对其治国之策,坚持反对态度。
镜头闪回,叙述袁盎来历。
袁盎亦为楚人,其父曾为强盗,迁徙安陵。吕后当政时期,袁盎乃为大将军吕禄家臣。汉文帝即位之后,袁盎被其兄袁哙保举,任为中郎。
绛侯周勃诛灭吕氏有功,封为丞相,由此甚为骄横,汉文帝因此不喜。
袁盎最善察言观色,因私见文帝,当面提问:陛下谓丞相周勃,是何等样人?
文帝答道:是匡扶社稷之臣也。
袁盎奏道:丞相只是功臣而已,不能称为社稷之臣。
汉文帝:此二者之间,有何不同?
袁盎:社稷之臣,应与陛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太后掌权之时,诸吕胡作非为,擅自称王,刘氏局势危急。当时周勃身为太尉,掌握兵权,却不能拨乱反正。直待吕后去世,群臣共同讨伐诸吕,周勃顺势而为而已。因而只能称作功臣,不可谓社稷之臣。
汉文帝:便是功臣,亦属难能。
袁盎:今周勃自恃有功于国,每有骄横欺主之色,而陛下却谦虚退让,毫无君臣之礼。臣私谓陛下既为九五至尊,对待臣下,不宜如此也。
文帝信以为然,由此再逢升朝议事,便逐渐提升威严,对周勃不苟言笑。
周勃因此怨恨袁盎,私下言道:我与你兄袁哙交厚,子却在朝廷毁谤于我,何也!
袁盎只拱手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