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真相集 第十七集 贯高行刺_页2
更新:01-10 13:16 作者:背砍刀诗人 分类:军事小说
韩王信拜受诏书,入于内室,对心腹侍臣说道:汉帝裁弱异姓诸王,孤将危哉!
侍臣:是也。楚王为汉室立下盖世功劳,且被降职夺封,况大王乎?
韩王:此言何意?
侍臣:世人皆知,楚王与丞相萧何交情莫逆,且是被其所荐,方得拜将。大王则是军师张良公力保,方得为王。萧何见在朝廷,尚不能保楚王,况张公已逝乎?
韩王:卿言甚是有理。然则我将奈何?
侍臣:若依臣计,不如干脆造反。
韩王:以楚王之能,且为刘邦所擒。凭我弱韩之力,岂是汉帝对手?
侍臣:汉帝命大王徙边,则何不要求再往北境,虚以抗击匈奴为名,实与匈奴联手?
韩王:此计甚妙!卿之智谋,不弱于张子房也。
计议已定,于是上书:韩国易被匈奴入寇,晋阳相去边塞甚远,臣请治马邑为都。
汉帝未知其心怀反意,反而喜慰夸赞,当即许之。
韩王信大喜,因而迁都马邑。一面招兵买马,积草囤粮,意欲反汉自立。
诸王列侯皆已受封,高祖复又下诏,命评定最高元功诸将位次。诸将皆奏:
平阳侯曹参,大战数十,小战不计,身被七十余创,攻城略地,功劳最多,宜居第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关内侯鄂千秋力争:群臣之议,皆为误解。
汉帝刘邦:卿何以言此?
鄂千秋:曹参虽有野战略地之功,此特一时之事耳。皇上与项王相距五岁,失军亡众,数度跳身远遁,全赖萧何常从关中遣军补充。皇上虽无诏旨,辄有数万徒众送出关中。又转漕关中,给食不乏。陛下数亡山东,萧何常保全关中以待陛下,此万世之功也。今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驾乎于万世之勋哉!臣谓当萧何第一,曹参次之。
汉帝赞道:此论甚善!
乃评定丞相萧何为建国首功,悉封萧何父子兄弟十余人。更益萧何食邑二千户,特赐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因鄂千秋食邑安平,特加封为安平侯。
只因汉帝悉除秦朝苛仪酷法,化繁为简,群臣便皆不依礼法,常饮酒争功,醉后妄呼,竟至在大殿中拔剑击柱。汉帝不胜其烦,愈益厌恶。儒士叔孙通猜知帝意,于是进言。
叔孙通:为将者攻城略地,陛下可仗其荡平天下,但未可使之治国。儒者难与进取,但可与守成。臣请陛下诏准,征聘齐鲁诸生,与臣门下弟子,共起朝仪,以规尊卑上下。
高祖甚喜,问道:繁文缛节,得无难乎?
叔孙通: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不难,不难!
汉高祖:卿可试为之,需令百官易知,度其所能行者为之。
叔孙通领诺出宫,乃亲往齐鲁,征召鲁国诸生三十余人,至朝中制定礼乐。鲁国儒生皆喜而从之,惟有两生不肯应征。
二儒生: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积德百年而后可兴,汉其能国祚恁久乎?公去矣,无污我礼乐!
叔孙通:公等真乃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归,还至长安。于是召集朝中学者与弟子百余人,以绵蕞为席,就野外演习朝规礼仪。月余之后,请高祖到野外试观。
汉帝观礼大喜:如此之便,我能行之。
便下诏旨,令为群臣规制,汉礼乃成。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三年。
刘邦命在都城长安西南角,于秦王章台基础上修建未央宫,又称西宫。
宫殿建成之后,便自栎阳迁都长安。
画外音:未央宫乃君臣朝会之地,约占全城七分之一面积,较长乐宫稍小,但建筑壮丽宏伟,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