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窥光 第85章 西方思想及宗教简史之六!_页2
更新:11-27 07:58 作者:江枫客栈 分类:军事小说
保全。从此吴国的王族、贵族、士族和富豪们将吴国生活方式,生产技术,以及汉文化带到了琉球、日本和菲律宾等岛国,奠定了琉球、日本和菲律宾的建国基础和文化基础,
因此,日本人的服装一直被称为吴服,日本语也保留着吴语的发音方式和众多词汇,汉字也成为日本的法定文字,日本很多风俗也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风俗相近。如果没有这次吴国上层阶级东渡日本,也许当今日本文化形态不会比当今太平洋西南地区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土著文化好多少。
司马懿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军政流氓家族,这样的家族治理国家的结果可想而知。
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灭魏,建立晋朝后,司马家族开始登上中国帝王舞台。晋朝建立后,司马炎的基本国策是稳定国内和边疆,积极备战,准备消灭吴国。晋朝建立在魏国的基础上,魏国是建立在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社会基础之上,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控制中国社会的势力主要是士族(或世族)阶层,大士族往往文武兼备割据一方的军阀,虽然通过残酷战争各地士族武装已经朝廷铲除,但是士族首领仍然是当地的实际统治者,为了安抚士族,稳定地方社会,一般朝廷都给重要士族封官进爵,让他们为朝廷服务。
晋朝为了统治全国仍然继承汉朝分封制,分封亲王管制各地,但是为了避免封国割据,与朝廷为敌,晋朝削减封国的郡兵,取消地方常备军队。如此操作使国内得到稳定。
但是,帮助晋国镇守边疆的鲜卑、匈奴、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士族势力对晋朝的国策极为不满,他们认为他们为晋国南征北战、立功无数,没有得到晋国应有的封官进爵,现在还要削减他们的兵力,压缩他们的地盘,挤压他们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匈奴、鲜卑等边疆大士族势力首先对晋朝发难,晋朝即刻陷入战争和动荡之中。
公元270年,河西鲜卑领主秃发树机能发动叛乱攻击晋朝军队,次年盘踞陕西关中地区匈奴首领刘猛率领大军出函谷关,兵锋直指晋朝都城洛阳。
公元272年,通过两年多战争晋军阻击匈奴军的入侵,最终司马炎派晋军大将何桢招降匈奴大将李恪,从而平定匈奴首领刘猛叛乱,但是大部分匈奴军及其家属安顿在洛阳京畿地区附近,为西晋灭亡埋下祸根。
公元275年,为了解决前线士兵不足的问题,司马炎释放奴婢替代士兵屯田,将大量士兵调往前线作战,在晋朝大军强大攻势下,鲜卑首领树机能率兵众归降晋朝。同年,在晋朝兵锋威逼下,漠北鲜卑拓跋部沙漠汗出使晋朝,与晋朝结盟,晋朝派大将马循出雁门关,平定漠北鲜卑。从此晋国边关得以安宁。
国内和边关稳定后,司马炎派羊祜镇守襄阳与吴将陆抗对峙,防御吴国;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准备顺长江而下消灭吴国。
公元280年,通过周密军事准备和凌厉战术晋朝一举平定吴国,中国从此再获统一,晋朝开始中国大一统。
从公元280年到公元291年,晋朝只维持了短短的十一年的和平稳定局面,随后国家又陷入“八王之乱”引发的内乱,并导致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民族武装入主中原,造成军阀混战,最终导致西晋灭亡。
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去世,晋惠帝继位。晋武帝的岳父杨骏托孤辅政 ,朝廷派出汝南王司马亮镇守许昌。野心勃勃的皇后贾南风干政。当时杨骏执政,与贾后对立,杨骏为了巩固自身势力,任命其亲信掌管禁军,此举使宗室诸王与某些大臣不满。
公元291年三月,贾后藉由楚王司马玮(司马炎之子)除去杨骏及其势力,任命汝南王司马亮(司马懿之子)与卫瓘掌政 。不久贾后利用楚王司马玮与汝南王司马亮不合去除汝南王及卫瓘,再以伪诏杀司马玮,任命张华、裴頠及贾模等人掌政。
至此贾后夺权成功。所幸张华等人同心协力,尽忠职守,政局得以稳固。此时关中羌氐叛。
公元294年匈奴首领郝散率兵反叛,不久被晋军平定。
公元296年,匈奴首领郝散其弟郝度元以齐万年为首,联合西北马兰羌人、卢水胡人叛变。
公元299年,叛军齐万年部被晋军平定。晋军将领江统和郭钦都曾建议晋朝廷将胡族强制迁离中原,他们所著《徙戎论》提出